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紫阳 > 正文内容

    《人民日报》关注紫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作者:高炳 时间:2025-07-28 08:48 来源:紫阳县 字号: 打印

      2025年07月25日《人民日报》第18版“听脱贫户讲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故事”专栏刊发紫阳县高滩村脱贫户王成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文章,全文如下:
      缝纫机的“哒哒”声清脆悦耳,绒布条熟练地在指间翻飞……陕西省紫阳县仁和国际千户社区的海利鑫毛绒玩具厂里,王成兰正专注地操作着机器。
      王成兰一家是脱贫户,原来住在紫阳县高滩镇高滩村,山大沟深。2019年,全家告别深山土坯房,搬进了安置新居。
      搬出来后如何能致富?镇村干部上门动员:“楼下毛绒玩具厂招工,包培训。”王成兰鼓起勇气,走进培训车间。凭着韧劲,她白天苦练、晚上琢磨,两个月后通过考核,成为新社区工厂首批员工。
      如今,王成兰稳稳当当地过着“楼上安家,楼下上班”的生活,月收入超过3000元,“赚钱还能顾家,我挺知足。”
      工厂负责人介绍,像王成兰这样在厂里稳定就业的搬迁脱贫户有17名,占比超过一半。“全县已建成新社区工厂121家,吸纳1762名脱贫群众稳定就业。”紫阳县人社局副局长冯流燕介绍。
      当王成兰在工厂忙碌时,她的丈夫黄朝华,正在千里之外的江苏省扬州市一家“紫阳修脚”品牌店内,为顾客进行足部护理。
      几年前,黄朝华还是个庄稼汉。搬迁进城后,镇村干部动员他参加政府免费组织的“紫阳修脚师”培训:“学成包就业,干得好一个月收入能顶在家种半年地。”
      培训结业后,黄朝华被输送到扬州就业,如今每月能稳定存下6500元。
      王成兰夫妇的辛勤奋斗,为下一代铺就了更宽广的发展道路。大儿子已本科毕业,在建筑行业发展;小儿子顺利入读县城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娃们有出息,日子有奔头。”王成兰笑着说。
      紫阳县建立从技能培训到稳定就业的全链条服务,全县累计培训修脚师4.5万人,其中脱贫人口占比超过42%,去年全县修脚足浴产业劳务收入达35亿元。
      “我们始终把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助力脱贫群众端稳饭碗、铺就幸福路。”紫阳县委书记向德刚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