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汉滨 > 正文内容

    汉滨区:一场“服务革命”暖了企业心

    作者:闫向前 汪若瑶 时间:2025-08-27 09:28 来源:汉滨区 字号: 打印

      在汉滨,一场静悄悄的“服务革命”正刷新人们对政府效能的传统认知。这里没有千篇一律的口号,没有流于形式和繁琐的行政审批,取而代之的,是贯穿项目“从生到长”的全周期服务、是精准穿透式的差异化监管、是法治护航下稳定可预期的发展生态。汉滨,正在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企业、项目负责人感受到不一般的服务和春天的温暖。
      “全周期服务”:从“一头雾水”到“一路绿灯”
      一个项目从纸面蓝图到落地投产,往往历经立项、融资、建设、运营等多重环节,传统模式下,企业常面临“跑断腿、磨破嘴”的困境。汉滨区率先破题,构建起“谋划——申报——建设——投产”闭环式金融服务体系。
      紧盯国家政策导向,在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中抢抓机遇,2025年成功申报5个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申报资金达2.38亿元,全区累计谋划重点项目744个、总投资规模1396亿元,全部被纳入动态项目储备库,实行“区级领导+行业部门”包抓,为每一个重大项目提供专属的“服务管家”,为其提供从土地、资金到政策匹配的“全要素保障”。
      企业不再需要独自面对复杂流程。汉滨区选派42名“项目管家”,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将立项、环评、施工许可等高频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40%。而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他们不仅推出“一企一策”服务清单,更创新设计“三色清单”管理机制:简单事项“绿色通道”当场办结,复杂问题“黄色协调”3日内反馈,疑难杂症“红色攻坚”由领导牵头联席办理。层次清晰、响应迅速,让企业知道“什么事、找谁办、多久成”。
      “差异化监管”:既“无事不扰”又“无处不在”
      监管不是限制发展,而是为了更健康地发展。汉滨区深刻理解这一理念,跳出“一刀切”的传统监管模式,构建起一套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
      依托“双随机、一公开”系统,将市场主体按信用风险从低到高划分为A、B、C、D四类,低风险企业抽查频次大幅降低,真正做到“无事不扰”;高风险对象则精准强化监管,实现“无处不在”。这不仅减轻了企业迎检负担,也更科学地分配了执法资源,走出了一条“精准监管、节约行政、优化环境”的多赢之路。
      此外,全面推行“检查前告知”制度,保障企业知情权和准备空间,变“突然袭击”为“阳光检查”,既提升了监管效率,也增强了企业接受度。一批批企业感受到,在这里,只要守法诚信经营,就能安心谋发展。
      “法治化护航”:能“精准避险”亦“全程守护”
      营商环境最好的注脚,是企业敢投资、能发展、善创新的信心。汉滨区将法治作为最优营商环境的底色,从“点、线、面”三个维度为企业保驾护航。
      在“点”上,通过“一书一报一函”机制(风险提示函、司法建议书等),提前预警法律风险,帮助企业合规经营;在“线”上,民商事审判快立快审,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件频出,执行工作善意灵活,全面降低企业司法成本;在“面”上,法官走进园区、企业开展“案例+法条”普法,用柔性司法化解基层纠纷,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
      汉滨区没有满足于传统意义上的“提速审批”或“政策堆砌”,而是通过系统性的机制优化——全周期服务、差异化监管、法治化环境——真正换位思考、设计流程、分配资源。
      在这里,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句虚话,而是渗透在每一个服务细节、每一次监管行动、每一份司法文书中的切实承诺。汉滨,正用一套务实高效、有温度、可预期的服务体系,向每一位创业者、投资者发出邀请:这里,是值得扎根的地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