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从8年坚守河湖的“巾帼红”,到高考路上穿梭不息的“爱心车”;从为新就业群体筑起的“暖心巢”,到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茶话会”……这一幕幕暖心场景的背后,是旬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坚持党建引领,以打造为旬聚力、为治提效、为民解忧、为老服务、为小护航的“五为”志愿服务品牌为核心,系统构建全域覆盖、多方联动、精准高效志愿服务新格局的生动体现。如今,“志愿红”已成为赋能基层治理、助力乡村振兴的强劲“红色动能”。
强化顶层设计 筑牢志愿服务根基
旬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将志愿服务全面融入全市社会工作计划,将“突出志愿服务”列为年度重点任务,持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工作机制。近期,在旬阳市委一届九次全会精神指引下,部务会议进一步强调以“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高度自觉,推动志愿服务与新兴领域党建和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扎实推进“两个覆盖”集中攻坚,加强新就业群体政治引领和服务保障,持续打造“旬声众议”“旬智汇”等议事协商和人民建议征集品牌,健全“五社联动”机制,做优“五为”志愿服务,开展“一月一主题”活动,不断夯实制度基础、提升服务实效,为旬阳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聚焦民生关切 传递旬阳温度
旬阳志愿服务始终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于细微之处传递城市温度。
春节前后,各镇在交通要道、景区入口及集镇中心广泛设立旅游志愿服务站,以吕河、小河、金寨等镇为代表,为归乡游子和旅客提供引导、热水、充电等便民服务;同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以整洁面貌迎新春,让返乡之旅充满温情。高考期间,旬阳市委社会工作部联合16家单位开展“爱心护考·为梦启航”行动,累计出动爱心送考车73辆、组织志愿者112名,接送考生400余人次,设立24个爱心服务站构建“15分钟服务圈”;雷锋车队十余年如一日坚持送考,成为动人风景。常态化开展“三问对接解难”走访联建,为困难群众送去物资与祝福;援少会发起“爱心汇聚 点亮梦想”活动,为30余名困境学生发放励志金3.5万元;在中核集团等支持下,“核护梦想”关爱活动持续守护困境儿童成长。
创新服务载体 拓展赋能治理新路径
创新是志愿服务活力之源。旬阳市积极探索数字化、精准化服务新模式。
打造“暖新”服务生态圈,建成18处“旬小新”共享驿站,推出集成“码上报到、码上建议、码上办理”功能的线上小程序,印制暖“新”地图,构建新就业群体“15分钟服务圈”,鼓励快递、外卖小哥通过“随手拍”反馈环境、安全问题,从服务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深化“五子”工作法,通过“摸清底子、找准根子、用对法子、指好路子、不出乱子”实现精准服务。蜀河镇深化“五治”融合,构建“空中有监控、地上有网格、线上有预警”智慧治理体系,网格事件办结率达99.2%。培育特色志愿品牌,双河镇女子护河队八年坚守,从9人发展至超2000人,从捡拾垃圾扩展为综合环保力量,管护河段入选市级幸福河湖;吕河镇创新“两亲”工作法和“毛公山茶话会”议事模式,累计解决群众诉求1600余件,化解率98%以上。
融入中心大局 彰显服务效能
志愿服务与旬阳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同频共振,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一线展现作为。
助力乡村振兴,各级党组织引领党员志愿者发挥关键作用。旬阳市农村公路养护中心党员志愿者赴关口镇江北村开展“抗旱助农”活动,协助覆膜20余亩,为村民节约成本6000余元,有效缓解了旱情;段家河镇北庵村党员杨康创建香橼示范园,通过延伸产业链、推动三产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瑞莲小区“三能”行动、城关镇“好事清单”与“解忧直通车”、仙河镇尖山社区“连心卡”、关口镇“老倌说事”等模式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文联志愿服务队深耕“文艺六进”活动,通过组织作家协会羊山采风、邀请省摄影家协会开展影像培训、推动民间文艺进社区惠民演出等系列举措,将优质文化资源精准输送至基层,为繁荣城乡文化注入新动力。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旬阳市社会工作事务中心向银锋主任表示:“旬阳市志愿服务工作已深度融入城市发展肌理,成为加强党的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力量。我们将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志愿服务体系,为谱写旬阳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贡献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上一篇:旬阳:就业服务“进家门” 幸福生活稳扎根[ 09-10 ]
下一篇:苏陕协作助力旬阳毛绒“小玩具”变身富民“大产业”[ 09-12 ]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