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网站支持IPV6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6-04-25 09:14 作者:严共昭 来源:

    孩子即将升学的那年,妻子总是抱怨他,小的时候你不管,现在是关键时期啊!是啊,辅导功课、料理家务、照顾老人,都落在妻子一人身上。看着满面憔悴的妻子,他心里满是说不出的酸楚,默默告诉自己,是要为这个家做点事了。每次回家,就不停地忙活着,以减轻一点妻子的负担。明理的妻子又怕丈夫累坏了,“不要做了吧,你做一天,只管一天,早点休息吧!”她知道,明天一早他还要骑车上老扒,休息不好,她会放心不下的。

     一到防火期,他就只能打个电话问问了,因为那片林子离不开他,他也放心不下。因为这里是化龙山海拔最高的保护点,林区内省道横贯,又与天书峡景区连界。加之这里药材资源丰富,每一个入山人员,都可能对资源造成破坏,都可能引发森林火灾,早出晚归,宣传、制止,一天到晚马不停蹄,只有在匆匆吃过晚饭躺在床上后,才能给家里打个电话。

    这里,无霜期只有四个月,一场大雪便会封冻道路,直到第二年初夏,唯一的交通工具摩托车也无法派上用场。回局里办事,也得步行十几里才能乘车,还得当天赶回,那是往返三十公里的冰雪路。如果回家稍作歇息,就只能摸黑赶路了。“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不是生活在这里的人,你会以为那只是聊斋故事,可这个活生生的现实,不得不叫人肃然起敬啊!

    “老张,又来了啊,何苦天天跑啊!”

    “来看看你们啊,一天不见就想你们了!”

    健谈的他,稍作问候,总会很快切入正题:“听说某地一个老头,在河对岸地中间,烧一点包谷杆,一股风吹来,那火就飞了起来,越过河流、公路,把对面的山烧了……”

    闲聊中,巧妙地敲响警钟,把防火、扑火的知识以及一些林业法规,形象地告诉了乡亲们。会说话也是一种享受,更是一门艺术,工作需要艺术,他把宣传做成了艺术,如果写文章的话,他与村民的每一次闲聊都是别开生面的好文章。

    “老刘啊,今天又来搞破坏啊!不能随便进保护区呀,犯法的哟!”巡护途中,遇见采挖野药的村民,总是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开展法律法规教育,耐心劝说。他知道这些老百姓历来吃山靠山,硬来往往适得其反,边开玩笑边宣传教育是最好的办法。

    “哎呀,就这点,能卖几个钱啊!我看啊,你还不如采点种子自己来种植,稳当又轻松。”看着老刘来了兴趣,便把随身携带的一些资料、信息给了老刘。

    “还真是不错,我得感谢你!”第二年秋天,再次见到老刘时,他满面春光,说是种植药材和地米菜,赚了不少钱。

    “最难搞的还是冬季,山上到处都是套索,我们哪里清得完啊!”和我闲聊时,却是满脸得意,我想他一定又找到好法子了。原来,他搜集、整理了一些当地营救野生动物,后来得到回报的故事,讲给老百姓,那些民间流传的故事,听起来都有印象,都说是有那么回事儿,善待生命也是善待自己,潜移默化中,安套狩猎的人少了。

    一股青草味儿,老早飘来了,未见其人,便闻其味。其实,他和一株小草一样,多一株少一株,依然四季更替、满眼青山绿水,可正是那一个又一个护林人的一生坚守,才使得我们生存的家园,变得美好和谐。我想那应该是人生的至高理想,因为那是人类最崇高的事业。而开动脑筋想办法做好最基层的护林工作,巧妙教育社区百姓增强法律法规和生态保护知识,他是我见到的办法、点子最多的人之一。

    虽然,我们一起共事只有两年,可他每次都是把远的、不好走的留给自己,照顾年长的,关心体弱的。他调走后,我总想去看看他,虽然还在一个单位,可他在山的那边,见面的机会自然很少了。但那年春训会上,他走上主席台接受表彰,那夺目的红本本,依然让我刮目相看。

    剑眉下,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总是充满执着。他是大山的儿子,和许许多多热爱林业、热爱化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巡护人一样,扎根在林业最基层,以山林为伴,和鸟兽对话,用青春和热血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他,就是张富安,一名巡护员,化龙山自然保护区众多保护工作者中普通的一员。

    荣誉面前,总是沉重,只有在疑难时想出新招,那张闹腮胡的方脸,才会绽放出动人的微笑。

    青春有限,岁月无奈,你我共同守护森林资源的信念不会改变。春天,充满了勃勃生机,让我们向坚守在大巴山深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每一位巡护人致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