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2023年03月14日 09:36:21 星期二
当前位置:安康人大 > 人大公报 > 正文
关于对全市产业扶贫情况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8-03-27 17:05作者:来源:
分享到:

 

——2017年12月26日在安康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
市农业局局长  崔用慧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受市政府委托,现将全市产业扶贫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产业脱贫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提出的五条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针对审议意见提出的问题逐条研究整改,采取强有力工作措施,加快推动我市产业扶贫精准脱贫。

一是产业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目前,全市生猪总量稳定在530万头,稳居全省第二,规模养殖场529个,稳居全省第一;茶叶面积76.5万亩,新增7.63万亩;魔芋面积35.6万亩,新增5万亩;核桃新增面积15.77万亩,同时贫困村结合区域优势资源,发展黄花菜、油用牡丹、食用菌等特色产业94.68万亩,产业的长足发展,为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卓有成效。已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84个,新增60个;培育现代农业园区580个,新增153个;现登记注册各类合作社3374家,新增576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860家。三是产业技术帮扶效果明显。今年组织开展贫困户技术培训5381场(次),对扶贫干部政策培训702次,覆盖人数25321人(次),对经营主体培训167次,覆盖人数4919人(次);累计完成产业脱贫技术服务8.71万户,覆盖贫困人口16.08万人,已实现贫困村产业技术服务全覆盖。四是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有力。目前,共组织53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累计带动贫困户20543户63797人,解决贫困户园区务工3458人,累计流转贫困户土地46582亩,实现贫困村产业扶持增收2.14亿元。五是项目引导资金效益明显。今年已完成产业扶贫项目517个,新建扶贫产业园区240个,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8.56亿元,其中用于贫困村产业发展9.17亿元,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资金2.46亿元。六是三变改革稳步推进。市委市政府相继召开了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视频会和现场推进会,制定了三变改革指导意见和实施方案。目前开展“三变”改革试点贫困村83个,已完成贫困村股权设置、股份合作社组建工作68个,建立村级互助资金组织贫困村118个,入股土地近2万亩、入股资金1.1亿元。今年以来,全市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受益8.52万户24.96万人,其中带动脱贫户2.13万户6.19万人,产业扶持贫困户人均增收1960元。

二、产业脱贫措施得力

按照中、省脱贫攻坚和产业扶贫决策部署,我市产业脱贫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总结并提炼出了一套“135产业扶贫模式”(围绕一条主线,落实三个精准,实施五大工程),受到省农业厅和省扶贫部门的肯定。

(一)围绕 “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这条主线。我们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贫困户增收为重点,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到产业扶贫中来。把经营主体的发展与贫困户的资源有机连在一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红、园区务工、订单收购等联结机制,来实现特色产业快速发展、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二)落实“扶持对象、产业布局、帮扶措施”三个精准。一是做到扶贫对象精准。全市18.04万户51.35万人,愿意从事产业发展脱贫的7.37万户21.59万人,这是我们扶持的主要对象。二是做到产业布局精准。根据贫困村的特点和贫困户的体力、劳力结构、智力状况,分门别类对待,做到贫困村产业全覆盖,贫困户长短产业全覆盖。三是做到帮扶措施精准。通过实施“千村千园”、“千村千处山林经济示范点”和“千村千名产业技术人才”三大措施,按照“一户一策”战略,确保帮扶措施精准到位。

(三)实施“产业大布局、主体大培育、技术大帮扶、利益大联结、三产大融合”五大工程。一是实施产业大布局工程。大力发展五大主导产业。同时还发展了一批具有区域优势的“木瓜、拐枣、牡丹、黄花菜、硒菊、瓜蒌”等地方特色产业,保留了一批“中药材、烤烟、蚕桑、食用菌、蜂蜜”等传统县域产业,新开发了一批“农家乐、乡村游、田园风光”等新兴产业。做到了长短结合,优势互补交叉覆盖的产业发展大格局。二是实施主体大培育工程。不断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园区建设力度,千方百计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按照“十百千万”和“千村千园”培育工程的要求,确保到2020年全市所有贫困村每村建成1个现代农业园区或专业合作社,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带动的全覆盖。三是实施技术大帮扶工程。发挥农口部门优势,立足“千村千员”产业扶贫大培训平台,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帮扶干部、能人大户,采取与贫困户“一对一”结对子或“技术托管”形式,加强生产一线实训和手把手指导,尽快让每个贫困户都掌握1-2门学得会、见实效的生产技能,不断完善和健全产业脱贫技术服务体系。四是实施利益大连接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充分利用自己的市场资源、品牌资源、人脉资源和智力资源,搞加工、创市场赢取利润,而贫困户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劳力资源以及其它资源,搭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快车,获取更多的收入。五是实施三产大融合工程。在发展产业规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加工业,通过品牌培育,盘活第三产业,提高附加值,增加收入。同时把产业扶贫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持续给力的“富硒品牌”宣传推介平台,不断扩大安康富硒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以生态富硒农业为依托,始终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拓宽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实现贫困户稳定脱贫。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对全市产业扶贫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精准脱贫,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效的工作举措,确保贫困群众产业长足发展、长效增收,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责任编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