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23 18:00作者:王婧君来源: |
近年来,安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国之大者”,发挥人大职能,当好生态卫士,依法守护好安康的绿水青山,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贡献了人大力量。
以立法护航绿色发展。安康是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涵养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绿色生态是安康的立市之基、发展之源、民生之本。紧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生态环境保护先后制定7件地方性法规,始终以维护“国之大者”为鲜明特色。其中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禁限结合的科学规定和宽严相济的法律责任设置受到社会广泛好评。汉江水质保护条例,为保障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水质安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成为我省首部关于微量元素的地方性法规。牢记“秦岭之训”,坚持举一反三,把立法保护延伸拓展到巴山,出台了化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填补了省内自然保护区“一区一法”的立法空白。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河道管理条例为河湖长制单设专章,生态旅游促进条例是全国首部生态旅游方面的专项法规,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标志着安康市生态文明建设进入法治化、规范化的新阶段。通过健全具有安康特色的生态法规体系,守护好安康的蓝天碧水净土青山。
以监督回应人民关切。紧紧围绕持续提升秦岭和汉江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等重点工作,实施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每年听取审议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专项报告,多次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执法检查,先后检查土壤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长江保护法、汉江流域水质保护条例、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条例、硒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等实施情况,专题询问烟花爆竹燃放管理、汉江水质保护工作,听取审议高质量产业项目建设、生态旅游发展、汉江水质保护、环保公益诉讼检察等专项报告,专题调研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农村环境保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矿产开发中环境保护、市域现代生态环境法治体系建设等,跟踪审议意见落实并进行满意度测评,助推全市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影响法律实施、制约工作开展、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得到解决,有力促进了生态优先、绿色升级和民生改善。
依法决定环保要事。紧紧围绕全市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大问题,坚持抓重点、议大事。为推动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在对全市生态安全、循环产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监管四大体系建设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依法作出了《关于推进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的决议》,全力支持建设国家主体功能区试点示范市。坚持党委决策与人大依法决定相统一,深入调查研究,加强评估论证,先后作出了《创建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市规划(2019年—2023年)决议》《城市总体规划(2017年—2035年)决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决议》,贯彻党的主张,体现人民意志,凝聚社会共识,建设绿色安康。2024年12月又作出《关于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定》,着力构建导向清晰、决策科学、执行有力、激励有效、多元参与、良性互动的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提供坚强有力支撑。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大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充分发挥代表来自人民、扎根人民的优势特点,为保护全市生态环境贡献代表力量。优化调整2个环资委专业代表小组,42名市人大代表为代表小组成员,组建代表小组微信工作群,制定代表小组调研活动计划,坚持每个代表小组每季度至少组织1次调研活动、每年至少撰写2至4篇调研报告,每个代表每年至少提交1份闭会期间代表建议,不断扩大代表参与环资委工作的广度与深度。坚持群众提、代表定、政府办、人大评,深入推进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近年来票决出白河硫铁矿污染治理、蒿坪河流域污染治理、蒿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村厕所革命、严家沟历史遗留石煤矿废渣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实现了政府干的和群众盼的精准对接、高度融合。按照“内容高质量、办理高质量”“既要重结果、也要重过程”的要求,督办代表建议,强化跟踪问效,推动解决了一批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大事难事。
安康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用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聚力建设幸福安康提供了坚实法治保障。
近年来,我市的大气、水等主要环境质量指标持续排名全省前列,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中向好。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扛牢法定责任,继续当好生态卫士,以实际行动守护安康的绿水青山,书写守护好秦巴汉水的“人大答卷”,让绿水青山成为安康最靓丽的名片!
(作者系市人大常委会建环工委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