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阳县始终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特别是青少年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将防溺水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来抓。面对县域内水域点多线长面广的实际情况,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多措并举,构建起“高位推动、源头治理、立体防控、群防群治、严考促效”五位一体的防溺水工作体系,有效防范了溺水事故发生,保障了群众生命安全。
高位推动,压实责任链条
党政主导强部署。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防范溺水保安全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
部门联动聚合力。县教育委员会充分发挥牵头协调作用,组织召开工作会、调度会,周密安排部署,明确水利、公安、检察、法院、环保等成员单位职责分工,细化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河长体系深融入。充分发挥全县411名县、镇、村三级河湖长的核心作用,县河长制办公室2次下发专门文件,部署落实防溺水具体工作措施,将防溺水工作深度融入河湖日常管理。
源头治理,全面排查整治
联合督导除隐患。组织水利、公安、检察、法院、环保等多部门联合力量,对全县17个镇的重点水域、危险河段进行全面、拉网式的检查督导。重点排查安全隐患点、警示标识缺失、救援设施不足等问题。
精准施策抓整改。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建立全县418处危险水域详细台账,明确责任主体和整改时限,实行销号管理,确保各类涉水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整治。
立体防控,织密防护网络
人防巡查全覆盖。在全县范围内配备专(兼)职巡河(护河)员共计293名,明确巡查区域和职责,在重点时段、重点水域开展常态化、高频次巡查,及时劝阻、制止、劝离在危险水域嬉戏、游泳的学生及群众。
技防监控无死角。投入资金,在事故易发、人员活动频繁的226处重点水域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施,实现重点区域全天候、可视化监控,提升预警和快速响应能力。
物防设施保应急。在全县重点水域醒目位置加密安装防溺水安全警示标牌518处,清晰标明危险水域、危险提示及求救电话。同时,配套安装救生圈、救生绳(杆)等简易实用的应急救援设备,确保一旦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实施救援。
群防群治,深化宣传教育
宣传教育广渗透。深入开展防溺水安全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活动。教育部门组织各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家长会、宣传栏、发放告知书、签订家庭安全责任书39000余份等形式,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全覆盖安全教育。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宣传车等多种载体,面向全社会普及防溺水知识、自救互救技能。县水利局专门印发《防范溺水保安全倡议书》,并创新制作防溺水宣传APP一部,拓宽宣传渠道,提升宣传实效。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组建197支护河志愿者队伍参与宣传与劝导,营造“珍爱生命、远离危险水域”的浓厚社会氛围。
严考促效,强化责任落实
考核指挥棒硬约束。将防溺水工作履职情况作为重要考核指标纳入全县411名县、镇、村三级河长及293名巡河员、护河员的河长制年度考核评价体系。明确各级河长在巡河过程中的防溺水巡查、宣传、劝阻责任,将巡河员、护河员的日常巡查劝离成效与考核结果挂钩,以严格的考核倒逼防溺水工作责任落到实处,形成长效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