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安康市委宣传部>宣传工作>安康宣传

一方荷塘15年的生长笔记

2025-06-20 08:33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字体大小:【

“圆绿风翻翡翠云,娇红露淡石榴裙。”荷花是夏天当之无愧的主角,赏荷无疑是消暑的一大乐事。陕南安康的赏荷胜地有很多,汉阴县双乳镇千亩荷塘是其中别具特色的一处。

从安康中心城区出发沿着316国道而上,过了越岭关不久就进入汉阴县双乳镇。每到夏季,这里的荷花绽放,红妆翠盖,花影绰绰,珍禽不时展露倩影,让人感觉整个世界都完全舒展开了,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赏荷观鸟、游玩休憩。

从一片不起眼的水田,成长为集“食、住、行、游、购、娱、学”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双乳镇坚持走了15年。15年,一路有哪些风景,带来了哪些启示?

一、那些千姿百态

这个时节沿着千亩荷塘步道,慢步走一圈大约要四五十分钟,沿途全部都是国画里荷花的意境,若是能懂得欣赏吴冠中的画,那身临其境的妙不可言之感便会油然而生。而且,在这里已不止于赏荷,在曲径通幽处还藏着很多“奥秘”,可谓“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大自然的温柔。仲夏时节,荷塘迎来一年中最美的光景。朵朵荷花亭亭玉立,悄然绽放,在微风中摇曳生姿,勾勒出一幅动人的“绿水红蕖”画卷。鹭鸶、朱鹮成群地在天空盘旋飞舞,黑天鹅、白琵鹭等珍稀野禽还不时前来觅食,恰如在碧水中起舞的“凌波仙子”。其实,荷塘四季皆景,春有新荷卷露、夏有映日荷花、秋有残荷听雨、冬有霜覆枯蓬,每一帧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图画。

新农村的生机。除了“游目”,千亩荷塘游乐项目已陆续增加到20个,给游客全方位的体验。网红小火车成为“移动画框”,水上碰碰船畅享亲水乐趣,草船借箭考验着智慧与勇气,训练场上仿真的火箭筒、手榴弹激扬着热血青春,咖啡、小龙虾等特色美食能在一饱眼福之后带来丰富的舌尖享受,荷塘集市上的特色产品也能把荷塘的美好带回家……

慢节奏的悠然。荷花嫣然摇动间,“朱鹮的家”民宿静静依偎在荷塘边缘。若在这里来一次沉浸式体验,推开窗是朱鹮展翅的野趣,关上门有柴米油盐的暖意。泡一壶荷叶茶,看游客乘着小火车穿过荷塘,拍下“民宿+荷田+飞鸟”的三重画面,这就是理想中的“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是把日子过成诗的田园驿站。

二、那些千折百回

双乳镇被称为汉阴东大门,从版图面积和人口总量来说,这个镇都算不上大镇,却凭借一方荷塘,让外界了解、记住并喜欢上这里。从“一户三分田”的传统农业种植到建成市级生态农业园区,再到2024年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目前奋力冲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标,这15年坚持不懈的足迹,就像荷塘中的曲径,千折百回又自带风景。

困境。千亩荷塘所在的双乳村地处平坝,是这个镇地理条件最好的村,但人均耕地面积却是全镇最低的。过于分散的资源成了阔步前行的羁绊,让这个曾经的“产粮大村”一度踟蹰不前。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人均三分田”成了老年人的留守地。

试水。2010年,当地开始探索推广种植附加值更高的莲藕。虽然土地单位产出有了成倍提升,但各家各户自发的市场销售仍然没有实现收入的大幅提高。“只有规模效益才能降低规模成本”,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开始了土地流转,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三统一”模式让双乳莲藕迅速打入了周边市场,三年时间集体经营的莲藕达到了近千亩规模,市级生态农业园区的光环也随之而来。

破局。随着各地争相发展莲藕产业,一度遭遇“卖藕难”,党员干部帮着吆喝也未带来实质性转机。有些群众抱怨“莲藕空心,挖藕伤心”。发展何去何从?不能后退只能向前。2018年,他们迅速调整方向,改良莲藕品种,并开始探索“荷虾共养”生态立体农业模式。同一片荷塘有了两份收益,建起的小龙虾食品加工厂和冷库让一产和二产实现了链接。荷塘的平均单位产值从单一的莲藕种植3000元/亩提升至5500元/亩。

蝶变。随着时代发展,乡村体验游、短途游、研学游兴起,让双乳人看到了新的机遇。千亩荷塘本身就是最好的旅游资源,生产路变成观光步道,农房改造成民宿,莲藕宴成了招牌菜。长期的准备足以让千亩荷塘向农文旅“三产融合”的生态旅游景区实现华丽蜕变。谁能想到,当年被土地困住的双手,如今正握着文旅融合的画笔,“水下有龙虾、水面有荷花、岸上有农家”的构想走进了现实。

三、那些千思百虑

当荷塘的涟漪荡起绿色发展的潮水,双乳镇的故事早已超越地域。这片土地用多次“转身”证明:小乡镇也能有大作为,只要读懂土地的语言,薄田也能生金。这方荷塘已结出饱满的莲蓬,那些藏在莲蓬里的发展智慧,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生态优先的价值坚守。绿色不仅是风景,更是生活的希望,发展的引擎。当朱鹮选择在此筑巢,当黑天鹅成为“常住居民”,这些生态指标恰恰成了最硬核的旅游IP。有游客坦言:“来这里不是为了打卡,是想让孩子看看真正的青山绿水。”这种对生态价值的坚守,让这个小镇在同质化竞争中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路子,原来最好的发展,是不破坏土地本真的样子。

精耕细作的长期主义。双乳荷塘的蜕变不是突发的奇迹,而是15年如一日的深耕。当有些地方盲目跟风“翻烧饼”反复横跳时,他们反而在千亩荷塘里做足“绣花功夫”,坚持“荷虾共养”做深生态农业,让每一步转型都踩在时代脉搏上。这种不追风口追品质的定力,让它避开了“一哄而上一哄而散”的陷阱。春种希望、夏耕坚持、秋收蜕变、冬藏力量。就像荷塘里的莲藕,扎根越深,花开越盛。

资源整合的乘法逻辑。乡村振兴不是政府的独角戏,“支部联建、产业联盟、资源联享”,三个“联”字将各类资源打包重组。“文旅+百业”的思路构建一步步明晰,在民生工程建设上注重工程与产业结合、在招商引资上注重生态先行、在业态培育上注重运营前置、在产业孵化上注重与群众的利益链接、在效益分配上注重多元……发动社会参与、尊重群众选择,文旅产业才能可持续发展。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双乳千亩荷塘正奋力冲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目标,“孝义文化、廉洁文化、红色文化”不断丰富着荷塘的文化内涵,“多木头少砖头、多石材少钢材、多土气少洋气、多民宿少粗俗”的朴素哲学,将让这里的绿色诗意更加浓郁。在这首用15年光阴写成的诗篇中,每朵荷花都绽放着坚持的答案,每片荷叶都托举着土地的热望。


扫一扫关注“安康宣传”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