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人民政府 >县市区新闻>旬阳 > 正文内容

    旬阳:“四位一体”书写乡村建设“法治答卷”

    作者:黄倩 时间:2025-07-14 08:43 来源:旬阳市 字号: 打印

      法治乡村建设是“八五”普法规划的重点内容,自“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旬阳市坚持以法治为基、服务为本,探索出“队伍支撑、服务保障、文化浸润、品牌创建”四位一体的法治乡村建设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和良好法治环境。
      加强教育培训,法治队伍力量强。法治乡村建设,队伍是关键。聚焦镇村干部“关键少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等法治教育培训融入周例会、干部大讲堂等学习活动,每年度开展学法用法考试,组织领导干部参加旁听庭审活动,提高镇村干部运用法律推动基层治理的能力。聚焦“法律明白人”关键群体。坚持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选优配强群众身边的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2739人,通过法治教育培训、现场观摩调解、收听“我是法律明白人”广播节目等多种方式提高“法律明白人”在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基层治理等一线工作中的履职能力。聚焦“一名法律顾问+N名法律明白人”关键组合。推进33名村(社区)法律顾问与1342名“法律明白人”结对帮扶,把法律顾问的专业优势和“法律明白人”的乡土优势结合起来,“双法”联动形成合力,弥补专业不足与人力不足的双重困境,共同开展法治服务,真正实现群众在“家门口”办好法律服务事项。
      推动资源下沉,法律服务广覆盖。针对群众“找法难、用法远”的痛点,旬阳市司法局主动下沉资源,构建立体法律服务网络,让法律服务广泛覆盖在群众身边。完善镇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成21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309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每周二由镇村干部、法律顾问“坐班问诊”,通过“一站式”服务使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更加方便、快捷、精准、高效。将司法所打造成便捷的一站式综合法律服务平台,为全市21个司法所全部配备法律服务智慧媒体机,实现法律事务“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通过智慧媒体机获取丰富的法律资源,以漫画普法、短剧普法、系列讲座吸引群众在办事的同时学习法律知识。
      创新“文法融合”,法治文化入人心。建好乡村法治文化阵地。将法治元素嵌入乡村生活,打造法治文化广场,以法治标语、名人名言、法治版画、法治漫画等形式为载体,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上墙展示”,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学习法律知识。近年来,共建成150余处镇级法治文化广场、法治长廊、法治文化墙。依托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已有公共文化设施,建成法治书屋330余个,配备相关法律法规读本、宣传册页等法治文化产品6万余份,免费向群众开放,让法治知识随处可见,随时可学。创作乡村题材法治文化作品。以本地人、本地事为创作来源,将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调解、基层治理、孝义文化、红色故事等内容编排成法治文艺作品,以小品、快板、民歌剧等形式进行演绎,让群众当主角、唱主角,切身感悟学习法治知识。“八五”普法以来,共利用“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民法典宣传月”“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开展乡村普法文艺巡回演出活动80余场次,让法治教育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人心。
      加强示范引领,法治品牌共创建。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八五”普法以来,棕溪镇王院村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金寨镇寨河社区、赵湾镇华山村成功创建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截至目前,全市共创建1个国家级、5个省级、189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在各镇成功实施“一月一主题、一镇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三个一”基层普法依法治理模式,该案例也被评为全省普法创新案例。各镇依托优势资源,发挥所长,创建出了“四位一体”议事协商机制、“家华调解室”“老李说事”“女子护河队”等一批基层治理品牌,乡村治理法治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年来,旬阳市通过躬身实践和探索创新,走出了具有旬阳特色的“四位一体”法治乡村建设新路径,为基层治理现代化书写了生动的“法治答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 责任编辑:张子怡内容纠错 关闭本页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切换
    下午好!我是安安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Baidu
    map